大棚種植改變了傳統靠天吃飯的窘境
來源:http://www.877201.com/news/121.html 發布時間:2023-01-20 點擊:846
相比于露天種植,大棚種植確實有很多優勢,比如避免或減輕了農作物凍傷、暴曬、冰雹等自然災害引起的減產。同時,大棚種植還可以人工參與并控制農作物成熟的上市時間,改變傳統的靠天吃飯的窘境,使得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歡的蔬菜,也為菜農朋友提高了種植效益。那么,大棚種植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?
一,溫度
我們知道,農作物生長過程中,比較重要的幾個因素包括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等,一旦溫度過低,農作物就會被凍傷、凍死,而溫度過高,農作物則會被灼傷、燒死。所以,合適的溫度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重要。
大棚種植,需要隨時關注棚內的溫度情況,因此我們會看到,有的菜農朋友在大棚內掛了一個溫濕度計,用來監測棚內的實時溫度和濕度。當溫度過高,比如超過三十度時,就應該打開通風口,及時散熱。當溫度過低,比如低于五度時,就應該關閉通風口,避免農作物凍傷。
二,濕度
除了溫度,濕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。農作物因干旱、缺水導致減產,就是濕度過低的原因。而農作物因洪澇泡水、爛根、腐霉病導致的減產,則是因為濕度過大的原因。因此,控制棚內濕度也是一個重要方面。
一般情況下,棚內的相對濕度在40%~60%之間比較合適,如果濕度高于80%,說明棚內長時間沒有通風換氣了,大概率是一個高溫、高濕的環境,只要打開通風口一兩個小時,濕度就會降下來。如果濕度低于30%,說明通風時間長了,可以關閉通風口,或者噴灑水霧增加棚內濕度。
三,氣體濃度
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,其光合作用不但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為自身制造有機化合物,還能釋放氧氣;同時也會通過呼吸作用,將農作物體內的大分子,包括蛋白質、脂類和糖類等吸收一些氧氣被氧化,并在氧化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等氣體,實現能量轉換。
當棚內氧氣濃度、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氣體濃度含量過高時,會影響到農作物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的進行,從而影響它的生長態勢。所以,及時通風,降低棚內有害氣體的濃度就顯得很重要。
除此之外,還應監測土壤氮、磷、鉀肥含量,病蟲害情況,保證農作物的生長,處于一個良好的大棚環境中。只有這樣,才能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的品質與產量,這才能讓菜農朋友有一個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- 上一篇:大棚種植西紅柿,要使用哪種肥料?
- 下一篇:大棚種植蔬菜時,種植技術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