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菜大棚如何種植蘑菇?栽培技術了解下
來源:http://www.877201.com/news/119.html 發布時間:2023-01-16 點擊:871
蔬菜大棚是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常使用的一種設施,通過使用蔬菜大棚,可以將蔬菜種植環境和外部自然環境隔離開,對提高種植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蘑菇種植戶應應用蔬菜大棚開展生產活動,營造更加符合蘑菇生產需求的種植環境,保證在不同季節蘑菇都可以實現正常生長。
1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術
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,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應用蔬菜大棚種植農作物。從目前我國蘑菇種植的實際情況來看,在種植蘑菇的過程中使用的蔬菜大棚,其長度一般在16~19 m。大棚頂部的塑料膜上需要覆蓋雙層的草簾遮光。大棚內設置兩個床架和3條走道,床架的寬度應在1.5 m,兩個床架之間的走道寬度應為1.1 m,兩邊的走道應為0.8 m。設置好大棚后,在大棚內進行蘑菇栽培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。
1.1設置科學合理的生產時間
大棚設置完成投入使用初期,大棚內部溫度較高,此時應延遲蘑菇的栽培期。從當前我國蘑菇生產的實際情況來看,棚內蘑菇生長時間比室外推遲7~14 d。所以蘑菇種植戶在使用蔬菜大棚種植蘑菇時,應把握好生產時間[1]。
1.2確定好肥料配方
充足的營養物質是蘑菇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,其包括碳元素、氮元素、無機鹽、維生素等。在種植蘑菇的過程中,施加肥料是非常關鍵的環節,農藥種類和施肥技術都是影響蘑菇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。在蘑菇生長的過程中,適量添加肥料有重要作用。不同地區在大棚內種植蘑菇時,使用的肥料配方不同,通常情況下,配方主要有兩類:一類肥料配方包含稻草1 900~2 000 kg、尿素25 kg、過磷酸鈣45~55 kg、菜餅110 kg、石膏粉74 kg、石灰45~55 kg;第二類肥料配方包含稻草1 750~2 000 kg、過磷酸鈣40 kg、菜餅75 kg、尿素15 kg、石膏粉75 kg、石灰30~40 kg、氨水50 kg。
在種植蘑菇的過程中,具體的肥料配方是不固定的,種植戶在使用肥料時,應當以蘑菇的具體品種以及生長的實際情況為基礎,選擇合適的配方制作施用肥料,從而保證蘑菇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提供足夠的營養。
1.3肥料發酵
確定肥料配方后,應將肥料配方內的相關原料進行發酵處理。在這一過程中,應在堆料前2 d,把制作肥料的稻草分成兩段并進行預濕處理。在稻草堆積的過程中,一邊翻動稻草,一邊進行濕潤處理。在堆積稻草時,不能堆積得過厚,應保證稻草堆的每部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濕潤。
在堆料開始前的3~4 d,種植戶應將配方內除了石灰和尿素以外的其他原料進行頂堆,并將整體濕度控制在55%左右,在處理過程中進行一次翻堆。在建堆的前1 d,應在混合肥料上噴灑0.5%敵敵畏,再把塑料膜覆蓋在堆上保持13~22 h。在翻堆時,應充分混合尿素、石灰與其他的肥料,并且將整體肥料的濕度控制在65%~70%,酸堿度控制在7.5~8.0。在完成室外發酵工作后,應將發酵后的肥料運送到室內抖松,并按照順序將抖松后的肥料放到相對應的床架上,應用大棚內部的爐子將大棚內溫度提升到61~63℃,維持7~9 h。等堆料的溫度降低到49~51℃后,應對大棚內部通風5 d。
完成上述工作后,肥料整體的發酵完成,這時肥料呈咖啡色且稻草的彈性較強,整體的含水量應控制在65%左右,酸堿度應控制在7.3~7.6,但其中會有很多放線菌應注意處理。
1.4播種
完成肥料的堆料發酵后,就需要準備進行播種工作。等到堆料的溫度降到27℃時,種植戶應翻動堆料,堆料的厚度應保持在20 cm左右,整理床架后就可播種。在播種蘑菇種子時應控制播種量,并使蘑菇的種子與肥料可以充分接觸。在床架兩邊靠近大棚門口的位置,應覆蓋濕紙。在播種后,要維持室內溫度,保持室內無光,以促進菌絲生長[2]。
1.5播種后的管理
完成播種后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調整大棚內部的溫度和空氣濕度。如果大棚內部的溫度、濕度無法滿足蘑菇生長的實際需求,就會導致蘑菇產量和質量受到較大影響。如果大棚內部的溫度超過30℃,種植戶應做好棚內部通風換氣的工作,盡量地在白天背風、夜間通風。7 d后蘑菇的菌絲將會形成封面,這時種植戶就可保持全天通風。一般情況下,蘑菇種子在播種21 d后菌絲徹底發育,此時種植戶應做好覆土準備。覆土肥料是糠礱混合物,在覆土前9 d,每110 m2準備3 300~4 200 kg的泥土,然后將泥土和糠按照23∶1的比例混合,并將混合后的泥土打碎過篩,通過甲醛消毒處理后就可播撒覆蓋。覆土厚度應控制在3.5~4 cm,覆蓋后應立即噴水,將土壤整體的濕度控制在飽和水平[3]。
1.6加強秋菇管理
在完成覆土工作后,種植戶需要關閉大棚的房門調菌絲,在這一過程中,必須保證大棚內部的溫度保持在21~24℃,應根據種植的實際情況,及時通風換氣。一般情況下,在完成覆土后的7 d左右就會有菌絲從土層中突破,這時種植戶應覆土,土壤厚度控制在1.2 cm。當土層內部的菌絲生長發育后,種植戶應對土層噴灑結菇重水,保持2次/d的噴灑頻率,噴灑0.8 kg/m2的結菇重水。一般情況下,噴灑3 d后菌絲大多就會扭結成為原基。當原基生長到與大豆大小后,種植戶應噴灑菇水,施用量為5.3 kg/m2,分3次噴灑。除此之外,在大棚內部應保持早晚各1次的噴水工作,從而保證大棚內部整體的空氣濕度可以維持在84%~92%。完成一潮蘑菇采集后,種植戶應及時清理床架,并增加大棚內通風換氣的頻率,及時排除廢氣。在噴水的過程中,需要根據蘑菇的數量控制噴水的頻率和量[4]。
1.7做好冬菇的管理
在冬季時蔬菜大棚內部溫度較低,如果在大棚頂部的草簾外覆蓋農膜,會使大棚溫度提高3~5℃,這時必須加強大棚內的通風工作,并且適當噴水。一般情況下,冬季應每隔7 d噴水1次,噴水量應控制在0.9~1.35 kg/m2。通過大棚種植蘑菇,不但可以減少冬季各種氣候災害對蘑菇生長的影響,而且可以更好地調節蘑菇的生長環境,提高蘑菇的質量和產量。
在冬季進行蘑菇種植管理時,首先要保持大棚內部的溫度,覆蓋性能較好的大棚膜,這樣一來在白天可以加快大棚內部溫度上升的速度,在夜間可降低溫度下降的速度。在寒冬氣候來臨前,種植戶應在大棚內部兩側懸掛薄膜,減少外部寒冷氣流對大棚內部的影響,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。因為在冬季大棚內部溫度過高,并且整體相對封閉,所以土壤內部的水分都會在短時間內蒸發,導致溫度和濕度同時上升。所以,種植戶在冬季種植時必須要控制好大棚內部的濕度,避免濕度過高導致蘑菇生長受到影響。
- 上一篇:鋼架大棚配件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哪些?
- 下一篇:大棚種植西紅柿,要使用哪種肥料?